新闻活动

2017-04-07 | 活动信息 "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精彩继续

[导读] 中国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交流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环境化学发展中前沿技术,岛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17年3月3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岛津公司协办的“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100多名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吴彤彬致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门上希和夫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做报告。

详细内容见:
聚焦环境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召开
与岛津合作研发数据库 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访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门上希和夫教授

   除此之外,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还有很多精彩报告,详细内容如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付强

报告题目: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各省区,涵盖空气、水、生态、土壤、近岸海域、噪声、污染源等多领域多要素的综合性监测网络。但是我国的环境监测也存在着数据可比性较差等问题,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报告中,付强介绍了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如形势与要求、工作目标与技术路线、工作机制与职责分工、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监督与数据质量评估,以及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

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刘潇威

报告题目: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报告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农田重金属污染源分析、产地与农产品重金属镉污染关联分析、产地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这四个方面内容。其中,由于工矿和土壤投入品多,华中、华南、西南几大地区是中国目前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在中国划定的137个重金属污染企业密集区中,有60个集中区涉及到砷的排放,我国耕地砷污染以点、块为主,无集中分布区。而河流污溉是引起农田污染的直接原因, 刘潇威以武清区为例介绍了污染源综合贡献分析,该研究为国家宏观政策提供了支持。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董亮

报告题目: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监测和特征
地下水中共检测出全氟羧酸类、全氟磺酸类、全氟替代物,其各异构都有检出。而河流是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董亮在报告中介绍到地下水系统对全氟羧酸类、全氟磺酸类的支链有显著的分馏作用,其中支链化合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地表水。全氟化合物在河流断面的分布受到河流断面的水文等的综合影响,根据影响不同分为不同类型。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庆华

报告题目:GC/MS/MS法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的二噁英
二噁英的检测一直以来都需要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才能进行,但是高分辨质谱仪器价格昂贵,给二噁英检测带了很多的限制。近年来随着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已可实现兼顾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2014年欧盟发布新法规,即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可以用于食品和饲料中二噁英的检测。张庆华报告介绍了所进行的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二噁英的方法验证,以及比较了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响应线性等。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臧文超

报告题目:中国环境固废管理情况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臧文超报告中介绍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法规要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挑战、十三五固体废物管理思路与任务等内容。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周东美

报告题目: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实践与展望
周东美在介绍了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现状之后,对我国未来土壤修复提出了展望,包括加强对土壤修复机理的研究和认识、因地制宜提出修复策略、加强集成技术体系研究、推进土壤修复的绿色高效和商品化。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 王祥科

报告题目:同步辐射技术研究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
核污染事件导致引起的球性恐慌,大量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中,造成的辐射损伤、生物积累、毒性高且危害大。王祥科报告中介绍了用化学形态微观结构分析方法——XAFS(X-Ray AbsorptionFine Structure,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对核污染进行检测。XAFS随着同步辐射这一新兴技术的兴起而取得突破性进展,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地球化学等领域,在研究结晶物质、非晶物质与玻璃、液相和气相物质、催化剂、金属原子簇的结构、成键与反应过程等方面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林道辉

报告题目:纳米颗粒生物毒性效应的几点研究与思考
纳米颗粒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从生产之初就被充分关注其毒性效应的“污染物”,而工程纳米颗粒一开始被认为是一类新型污染物。离子往往比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毒性,受试生物对离子较敏感度时会掩盖纳米颗粒的自身毒性。环境条件会影响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其生物生态效应。林道辉还对纳米颗粒生物毒性研究进行了展望,包括加强纳米生物毒性效应“个案”研究,提炼“共性”规律;生物体对纳米颗粒的吸收转运级生理生化应激反应;真实环境中纳米颗粒的形态转化及生物生态效应;建立纳米颗粒环境风险评估的标准方法,制定纳米颗粒环境排放/质量标准。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 王晋

报告题目:新型一体化分析平台:在线超临界流体萃取及色质联用技术
目前,色谱质谱技术面临着样品前处理所需时间长、处理过程导致样品中不稳定化合物降解、分析灵敏度不足等挑战。王晋报告中介绍了岛津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化在线样品前处理与分析相关解决方案。包括:使用Nexera UC和在线SFE-SFC-MS系统进行在土壤检测、农产品中萃取的农药残留分析;五维LC-GC*MS/MS系统5D Ultra-e应对超复杂化合物分离分析等。另外,王晋还介绍了岛津其他环境领域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