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YEARS SPECIAL DIALOGUE 150周年特别对话

祈祷与心愿 音乐与科学技术
Scroll

艺术与科学技术。
乍看之下几乎没有共同点的两个领域,却同样为文化与生活带来丰富色彩,提供坚实支撑。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二者的存在意义必然会愈发凸显。
本次,我们将通过世界著名指挥家佐渡裕先生与岛津制作所社长山本靖则先生的对谈,俯瞰人类的未来。

佐渡 裕

佐渡裕

指挥家

1961 年出生于京都府,曾师从已故的伦纳德・伯恩斯坦与小泽征尔。1989年,他在贝桑松国际指挥大赛中夺冠。此后,他先后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欧洲知名交响乐团,在全球音乐界持续活跃。直至2025年6月,他将担任拥有110余年历史、代表奥地利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任期长达10年,之后将出任该乐团名誉指挥。在日本国内,他还身兼兵库县立艺术文化中心艺术总监、新日本爱乐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锡耶纳管乐团首席指挥等职务。

山本 靖则

山本靖则

岛津制作所 董事长兼社长

1959年出生于福井县。1983年,他毕业于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电磁能量工程专业,随后加入岛津制作所。2003年,任分析测量事业部试验机业务单元总负责人;2013年,任岛津欧洲有限公司(德国)社长;2014年,晋升为执行董事;2017年,任常务执行董事;2020年,任取缔役(董事)、常务执行董事;2021年,任取缔役、专务执行董事;自 2022年起,担任现职。

佐渡裕

音乐源自何处?

山本

非常感谢您今天莅临。

佐渡

我才要感谢您。在岛津制作所创立150周年这个珍贵的时刻,能受邀参与此次活动,我深感荣幸。我出生在京都,说起来,小时候还在岛津制作所附近的公园打过棒球呢。真是有种奇妙的缘分。

山本

原来如此。那我也分享一件事吧,我学生时代加入过合唱团,还担任过指挥。您经常指挥合唱曲目,我也常聆听您指挥的音乐,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与您结缘。

佐渡

哦?您还指挥过合唱团啊。而现在,您正在 “指挥” 着一家公司呢。

山本

是啊(笑)。或许两者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吧。虽然公司不像管弦乐团,但内部也有各个不同的“声部”(职能部门)。我总是鼓励员工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所长,共同奏响美妙的和谐乐章。”

佐渡

指挥一家公司这件事,对我来说可是完全做不到啊(笑)。

众人

山本

今天能见到您,我有个问题一直想请教您,可以吗?我们所从事的科学技术,源于对自然与生命的好奇,我认为它从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比如,古人想要在洞窟壁上绘制壁画,首先会萌生“想要描绘些什么”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就需要绘画材料;为了制作绘画材料,又会不断尝试、反复改进,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方法。正是在这样不断积累“想法”、克服失败、持续创新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说的科学技术。那么,在您看来,音乐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佐渡

这真是个颇具难度的问题啊。我并非学者,所以无法从人类学或历史学的角度来解答,只能谈谈我的个人看法。我认为,远古时期的音乐,是为了传递人们内心的想法与情感而诞生的。人们通过敲击出节奏、赋予旋律韵律,能够像语言一样,甚至比语言更有力量地传递自己的心意。

山本

确实如此。音乐总能触动人心。

佐渡

我想,音乐或许就是从这样的需求中逐渐发展出旋律,进而形成了“音乐”这一概念。而音乐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我认为有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山本

哦?是哪两个事件呢?

佐渡

第一个是音乐与宗教的结合。当人们发现音乐的力量能够助力宗教传播后,便开始积极将音乐融入宗教活动中。这不仅体现在教堂音乐中,像佛经诵经、《古兰经》吟诵等,也都包含着音乐的元素,不是吗?正因如此,具备音乐技巧的人开始受到重视,想要投身音乐事业的人也随之增多了。

山本

原来是这样啊。

佐渡

第二个里程碑事件是乐谱的出现。我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只要看到乐谱,人们就能再现相同的音乐。这使得音乐能够跨越距离,甚至超越时间传递下去。如今我们之所以能够演奏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乐谱的存在啊。

山本

您说得太对了。我年轻时也经常翻看乐谱,都快把乐谱翻破了。乐谱中所呈现的,想必正是音乐家们的灵魂吧。说到贝多芬,您在大阪・关西世界博览会的开幕式上,指挥演奏了他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对吧?听说当时有一万人参与了合唱?

佐渡

是的。我曾多次指挥《万人第九交响曲》,但这次恰逢世博会开幕,所以心中更是感慨万千。您知道《第九交响曲》的歌词内容吗?

山本

嗯,当然知道。

佐渡

歌词讲述的是,来自不同背景、过着不同生活的人们,会因一种奇妙的魔力而成为兄弟。不过,歌词中也蕴含着一些深刻的道理,尤其是“请拥抱彼此”这句歌词。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若不相互拥抱,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兄弟。这就像是在描述如今这个日益分裂的世界,在我听来,这句歌词更像是一首鼓励我们携手前行的赞歌。

山本

您说得太贴切了。或许现在,正是《欢乐颂》应该在全世界传唱的时候啊。

山本靖则

传递“共生的喜悦”

山本

就像这次指挥《第九交响曲》一样,我了解到您经常走出音乐厅,举办市民音乐会、慈善演出等活动。您这样做,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呢?

佐渡

东日本大地震时,我有一段至今难以忘怀的经历。地震发生后,警察、消防员、自卫队队员、医生,还有运送救援物资的司机们,他们都在默默从事着伟大而神圣的工作。当时我也想为那些身处苦难、心怀悲痛的人们尽一份力,却深感作为音乐家,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地震发生五个月后,我有幸得到一个机会,在岩手县沿岸地区一处海啸痕迹依然清晰的地方举办音乐会。我指挥演奏了一些古典音乐中的祈福曲目,还穿插了几首老年人耳熟能详的日本乐曲,希望能为当地民众带来一丝慰藉与力量。让我没想到的是,现场的观众们竟然跟着一起哼唱起来。他们眼含泪水,却难掩喜悦。那一刻,我也深受触动,内心被深深震撼了。

其实,音乐本身不过是眼前空气的振动罢了。与医疗救助、粮食支援相比,它的力量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但正是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人们能够感受到彼此的陪伴。也就是在那时,我深切地意识到:音乐,或许就是为了让不同的人感受到共同生活的喜悦而存在的。

山本

原来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啊。

佐渡

作为一名指挥家,我原本的工作是调整音准、把控节奏,打造优美的乐句与和声。年轻时的我,满脑子都只想着如何创造出动听的音乐。但现在,我会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希望通过音乐,向人们传递生活的喜悦。

佐渡裕

助力梦想成真的力量

佐渡

之前我有幸参观过岛津制作所的研究所,当时真的非常惊讶。

山本

您说的是我们位于京阪奈地区的基础技术研究所吧?

佐渡

让我惊讶的是,我看到贵所竟然在研究“感动是什么”。对于我们这些以传递感动为职业的人来说,一方面会觉得“要是感动的奥秘被破解了,可就麻烦了”(笑),但另一方面,又对这项研究充满了兴趣,听得十分入迷。

山本

(笑)能得到艺术家您这样的评价,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佐渡

关于这个研究,我还想再深入了解一下。

山本

当然可以。那我想先问问您,您认为“心”存在于哪里呢?

佐渡

应该是在大脑里吧。虽然我说不清楚人们常说的“心”具体是什么,但我觉得人的情感都是由大脑掌控的,不是吗?

山本

我们也认同这个观点。不过,要说情感完全是由大脑单独主导的,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佐渡

哦?竟然是这样吗?

山本

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人类的身体一直是人类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无论是人体如何活动,还是如何感知声音,都有无数科学家和医生为之不懈研究。可即便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探索,关于人体,仍有太多未知的领域。

佐渡

您说得太对了。

山本

而在这些未知领域中,大脑是最神秘的部分。尤其是像“感动”“共情”这类与“心”相关的情感,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至今无人能完全解释清楚。古时候,人们认为“思考靠大脑,而心则在胸口处”——也就是心脏附近。现在看来,这种凭直觉产生的认知,或许也并非完全错误。

佐渡

哦?这倒是很有意思。

山本靖则

山本

比如说,当我们聆听音乐时,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会转化为电信号传递到大脑。不仅如此,皮肤感受到的空气振动,或是眼睛看到的您指挥时的表情,这些信息或许也会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大脑。而且,这些电信号并非只传递到大脑,还会扩散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于是,人们会因感动而落泪,会因激动而心跳加速,会不自觉地露出微笑。我们认为,正是这些身体的反应相互 “共鸣”,最终才让大脑意识到“这就是感动”。

佐渡

“共鸣”吗?这么说来,身体的各个部位,就像是管弦乐团的不同声部,共同演奏出“感动”这首乐曲,是吗?

山本

这个比喻太贴切了!就像是“用身体演奏的管弦乐”。

佐渡

这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研究啊。

山本

能得到您这样的评价,我们真是太开心了。在我看来,科学技术所能赋予人类的,正是实现梦想的力量。

佐渡

确实如此。科学技术已经帮助人类实现了无数梦想。

山本

没错。从富足的生活到健康的日常,自古以来人类所期盼的各种愿望,科学技术都在一个个将其变为现实。但同时,科学技术的形态也会因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巨大改变。事实上,它也曾被用于制造可能毁灭人类的武器。所以,或许与其说科学技术是“赋予我们的东西”,不如说它是“我们希望获得的工具”。我衷心希望,未来科学技术能够继续作为重要工具,帮助人类实现那些尚未达成的梦想,甚至是如今还无法想象的梦想。

佐渡

我也由衷地希望如此。

山本

非常感谢您今天的精彩分享。

对谈场地:京都福朋喜来登酒店(原岛津制作所总公司大楼)

田中耕一 山中伸弥

祈祷与心愿

音乐与科学技术

指挥家

佐渡 裕

岛津制作所 董事长兼社长

山本 靖则